EN
语言研究中心2014年春季学期第一次讲座

时间:2014年3月6日

地点:三教1106

主讲人: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汪维辉

题目:说“日”、“月”

讲座主要围绕“日”、“月”的历史层次进行研究。讨论了这两个词从古到今的历史层次:(1)单音形式。“日”、“月”代表最古老的上古层;(2)双音形式“日头”唐五代近代早期层;“月明”、“月光”东汉魏晋南北朝的中古层,“月亮”江淮起源。(3)太阳和月亮代表明代以后的最新层。指出了两词古今发展中的异同。其同则为复音化:双音化为太阳和月亮。“月”系早于“日”系。其次为“长江型”的轨迹,江淮官话是密集的地区。但词汇更替有异,复音方式有异(太阳——月光、月明、月亮)/(太阳公公——月亮娘娘)。在今天方言的地域分布有异。

同学们就讲座中“月亮”的用法补充了方言例子,以及佛经的材料,就常用词研究方法与汪老师进行了交流。蒋绍愚教授就“月亮”成词的时间,对汪维辉教授报告提出赞同看法,就研究中的相关方法提出了己见。李守奎教授就“夕”、“月”的早期用法从文字学角度提出来补充。张美兰教授就月光、月明的时间层次提出了个人看法。讨论比较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