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陈映真:思想第三世界的精神世界
【演讲人】陈光兴教授 台湾交通大学社会文化研究所
【主持人】汪晖教授
【时间】2011年4月22日(周五)下午二点
【地点】新斋353室
【语种】中文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
【内容简介】
面对当前的知识困境,在寻找可能的出路时,重新理解、定位与认同第三世界相通的历史经验或许是一条有潜力但尚未开展出来的路径。战后半个世纪中陈映真的思想与文学对于第三世界主体性的构筑与积累,正提供了值得依托的丰富精神资源。以追溯陈映真的第三世界论为起点,本文透过分析他的三篇以发疯为主题的小说,企图开始进入战后的第三世界精神状态:早期的《文书》、中期的《万商帝君》、近期的《夜雾》。分析中得到的体会是,陈映真对于第三世界的理解其实根植于他对于自身生存环境的认识、记录、思考与书写,因而对于第三世界的连带与认同是内在的。今天要能够重新建立第三世界的思想坐标,我们必须持续挖掘与辨识极其异质的精神史的轨迹,才能掌握我们自身当下的处境,从而想象未来。
【演讲人介绍】
陈光兴任职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同时负责亚太/文化研究室,曾任教新竹清华大学二十年,新加坡国立大学资深客座研究员、韩国延世大学、北京清华大学、上海大学客座教授。著有Asia as method: towards deimperialization(Duke University press, 2010),《去帝国──亚洲作为方法》(2006)、《帝国之眼》(2003;汉城,韩文版)、《媒体/文化批判的人民民主主逃逸路线》(1992);共同编有Stuart Hall: Critical Dialogues in Cultural Studies(1996)、Trajectories: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1998)、《白乐晴──分断体制.民族文学》(2010),《重新思考中国革命──沟口雄三的历史方法》(2010)、《异议──台社思想读本》(2008)、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Reader(2007)、《Partha Chatterjee讲座:发现政治社会:国家暴力、现代性与后殖民民主》(2000)。他是台湾社会研究季刊的成员,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Movements期刊的执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