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籍  贯: 甘肃省环县

邮  箱: xiezhx@tsinghua.edu.cn

研 究 室: 蒙民伟人文楼318

1978—1981西北师范大学大学中文系,学士;

1983—1986河南大学中文系,硕士;

1986—1989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

工作履历 

1981-1983 甘肃省环县一中,教师。

1990-2000 河南大学中文系,教授。

2000-至今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研究领域  中国现代文学。


所开课程  本科生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史》等。  研究生课程:《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近现代中外文学比较研究》等。


主要论文

1、《简论革命派的理论贡献与晚清小说理论的深入发展》,《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2期。

2、《言近旨远寄托遥深——<断章><尺八>的象征意蕴与历史沉思》,《名作欣赏》,1986第3期。

3、《新的审美感知与艺术表现方式——中国现代散文化抒情小说综论》,《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5期。

4、《爱情和爱情之外的——比较罗伯特·勃朗宁与加西亚·洛尔加的几首爱情诗》,《名作欣赏》,1987年第4期。

5、《新的审美感知与艺术表现方式——论中国现代散文化抒情小说的艺术特征》,《文学评论》,1987年第6期。

6、《历史追寻小说:记忆的层积与艺术的重构》,《文学自由谈》,1988年第3期。

7、《新的审美感知与艺术表现方式——论中国现代化抒情小说的艺术特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8年第2期。

8、《故事家和他的故事——读<美国现代七大小说家>》,《读书》,1989年第9期。

9、《<褐色鸟群>的讯号——一部现代主义文本的解读》,《文学自由谈》,1989年第3期。

10、《人生的困境与存在的勇气——论<围城>的现代性》,《文学评论》,1989第5期。

11、《彷徨中的人生探寻(上)——论<野草>的哲学意蕴》,《鲁迅研究月刊》,1990年第9期。

12、《生命的沉思与存在的决断(上)——论冯至的创作与存在主义的关系》,《外国文学评论》,1990年第3期。

13、《汪曾祺早期小说片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0年第03期。

14、《彷徨中的人生探寻(下)——论<野草>的哲学意蕴》,《鲁迅研究月刊》,1990年第10期。

15、《现代作家的存在探询(上)——存在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文学评论》,1990年第5期。

16、《现代作家的存在探询(下)——存在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文学评论》,1990第6期。

17、《生命的沉思与存在的决断(下)——论冯至的创作与存在主义的关系》,《外国文学评论》,1990年第4期。

18、《文学史的新写作及其理论问题——读<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第一卷》,《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年第2期。

19、《诗与思——冯至三首十四行诗解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2年第3期。

20、《文化批评的历史性原则──从近期的周作人研究谈起》,《中州学刊》,1996年第4期。

21、《“颓加荡”的耽迷:十里洋场上的艺术狂欢者》,《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年第3其。

22、《从本体到方法──文化批评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州学刊》,1996年第05期。

23、《“古典化”与“平常心”──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若干断想》,《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年第01期。

24、《美文的兴起与偏至——从纯文学化到唯美化》,《文学评论》,1997年第5期。

25、《英国唯美主义文学在现代中国的传播》,《外国文学评论》,1998年第1期。

26、《“青春,美,恶魔,艺术……”──唯美一颓废主义影响下的中国现代戏剧(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年第3期。

27、《“青春,美,恶魔,艺术……”──唯美一颓废主义影响下的中国现代戏剧(下)[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0年第1期。

28、《走出困惑的历史理解力——<嬗变>对文学史研究的贡献与启示》,《文学评论》,2001年第1期。

29、《“和而不同”:新形式诗学探源》,《文学评论》,200年第4期。

30、《深刻的历史反思的深刻与反思思维(上)——从支克坚先生的革命文学研究说开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01):240-259.

31、《深刻的历史反思与矛盾的反思思维(下)——从支克坚先生的革命文学研究说开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年第2期。

32、《“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新小说中的旧文化情结片论》,《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第10期。

33、《<中国现代文学的文献问题座谈会>共识纪要》,《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6期。

34、《刊海寻书记——<于赓虞诗文辑存>编校纪历兼谈现代文学文献的辑佚与整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年第3期。

35、《“中国现代文学的文献问题座谈会”共识述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年第3期。

36、《“严肃的工作”——<李霁野文集>阅读札记》,《鲁迅研究月刊》,2005年第1期。

37、《关于中国现代趣味主义文学思潮——兼谈文学行为的实存分析》,《中州学刊》,2005年第1期。

38、《视野·文献·问题·方法——关于中国现代诗学研究的一点感想》,《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39、《汉诗现代革命的理念是为何与如何确立的——论白话—自由诗学的生成转换逻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年第2期。

40、《从“戏墨斋”少作到“雅舍”小品——梁实秋的几篇佚文及现代散文的知性问题》,《新文学史料》,2005年第2期。

41、《精深的冯至与博大的艾青——中国现代诗两大家叙论》,《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04期。

42、《现代诗论辑考小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年第6期。

43、《“情调”风格与“传奇”形态——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小说的浪漫叙事片论》,《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3期。

44、《现代作家全集文本校注中的问题》,《河北学刊》,2006年第6期。

45、《历史的悲剧与人性的悲剧——抗战时期的历史剧叙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年第2期。

46、《孤鸿遗韵——诗人刘梦苇生平与遗作考述》,《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47、《现代中国“生活样式”的浮世绘——师陀小说叙论》,《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48、《写实剧与浪漫剧的新变——抗战及40年代话剧叙论之二》,《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第8期。

49、《沈从文佚文废邮钩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1期。

50、《“乡下人”的经验与“自由派”的立场之窘困——沈从文佚文废邮校读札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1期。

51、《孤鸿遗韵再拾——刘梦苇另一些诗作失而复得记》,《理论与创作》,2008年第1期。

52、《人与诗的成长——穆旦集外诗文校读札记》(与陈越合撰),《励耘学刊(文学卷)》,2008年第1期。

53、《“反传奇的传奇”及其他——论张爱玲叙事艺术的成就与限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第1期。

54、《走向妥协的人与文——张爱玲在抗战末期的文学行为分析》,《文学评论》,2009年第2期。

55、《妥协的或不妥协的男女之爱——<色·戒>与<海的沉默>之校读》,《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56、《补遗与复原:冰心四十年代佚文辑校录》,《鲁迅研究月刊》,2009年第12期。

57、《人与文的成熟——冰心四十年代佚文校读札记》,《鲁迅研究月刊》,2010年第1期。

58、《关于<春蚕>评价的通信——从吴组缃和余连祥的分歧说起》(与尹捷合撰),《汉语言文学研究》,2010年第1期。

59、《遗文疑问待平章——新发现的沈从文佚文废邮考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3期。

60、《沈从文佚文废邮再拾》(与裴春芳、陈越合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3期。

61、《大手笔与小金针——重读<宋诗选注>感言》,《汉语言文学研究》,2010第3期。

62、《艾青诗文拾零》,《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0年第1期。

63、《灵气雄心开新面——卞之琳诗论、小说与散文漫论》,《现代中文学刊》,2011年第1期。

64、《惟其是脆嫩 何必是讥嘲——也谈所谓“冰心-林徽因之争”》,《汉语言文学研究》,2011年第2期。

65、《“最后一个浪漫派”的理想之重申——沈从文佚文辑校札记》,《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66、《沈从文佚文辑补》,《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02期。

67、《“好诗的历史主义”——关于新诗编选的标准及其他》,《诗探索》,2011年第3期。

68、《相濡以沫在战时——现代文学互动行为及其意义例释》,《新文学史料》2011年第3期。

69、《现代及“现代派诗”的双重超克——鸥外鸥与“反抒情”诗派的另类现代性》,《文学与文化》,2011第4期。

70、《诗学商量加邃密——序张松建<抒情主义与中国现代诗学>》,《语言文学研究》,2011年第4期。

71、《古典文学现代研究的重要创获——任访秋先生文学史遗著二种校读记》,《中国文学研究》,2012年第1期。

72、《芦焚的“一二·九”三部曲及其他——师陀作品补遗札记》,《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05期。

73、《风云气壮菩萨心长——关于20世纪40年代的冰心佚诗及其他》,《汉语言文学研究》,2012第3期。

74、《爱欲抒写的“诗与真”——沈从文现代时期的文学行为叙论(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10期。

75、《爱欲抒写的“诗与真”——沈从文现代时期的文学行为叙论(中)》,《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11期。

76、《爱欲抒写的“诗与真”——沈从文现代时期的文学行为叙论(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12期。

77、《考文叙事録——中國現代文學文獻校讀論叢》(与张松建合撰),《人文中国学报》,2012年辑。

78、《胡风问题及左翼文学的分歧之反思——兼论胡风与鲁迅的精神传统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79、《论中国文学的近代转型》(与关爱和、袁凯声合撰),收入武汉大学文学院、哈佛大学东亚系、《文学评论》编辑部编:《武大·哈佛“现当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反思与重构”国际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

80、《也曾袭来唯美风——<莎乐美>在中国现代小说中的转生及其他》,《文学评论》,2013年1月。

81、《旧文续补:怀念樊骏先生》,《现代中文学刊》,2013年第1期。

82、《精心结算新诗律——<百年汉诗形式的理论探求>序》,《诗探索》,2013年第3期。

83、《任访秋集外文四篇》(与王贺合撰),《汉语言文学研究》,2013年第3期。

84、《遗迹犹存“西来意”——存在主义哲学和文学在1940年代中国流传之存证》,《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85、《“现象比规律更丰富”——王瑶的文学史研究片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3期。

86、《沈从文杂文拾遗》,《现代中文学刊》,2014年第2期。

87、《感时忧国有“狂论”——<战国策>派时期的沈从文及其杂文》,《现代中文学刊》,2014年第2期。

88、《从“进步”的执迷到“保守”的重申——王瑶的新文学史研究之反省及其他》,《汉语言文学研究》,2014年第2期。

89、《“默存”仍自有风骨——钱钟书在上海沦陷时期的旧体诗考释》,《文学评论》,2014年第4期。

90、《与革命相向而行——<丁玲传>及革命文艺的现代性序论》,《文艺争鸣》,2014年第8期。

91、《“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儒将张俊>与西北近代史的若干问题》,《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92、《杨振声随笔复原拾遗录》,《文艺争鸣》,2014年第11期。

93、《气豪笔健文自雄——漫说文坛健将杨振声兼谈京派问题》,《文艺争鸣》,2014年第11期。

94、《关怀的诗学及其他——谈诗小札拾录》(与西渡合撰),《文艺争鸣》,2015年第3期。

95、《“诗的新批评”之重温——陈越著<“诗的新批评”在现代中国之建立>序》,《汉语言文学研究》,2015年第3期。

96、《出色的民俗风情诗及其他——徐玉诺在“明天社”时期的创作再爆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年第12期。

97、《“灵魂里的山川”之写照——论冯至对中国散文的贡献》,《文艺研究》,2016年第1期。

98、《<几个小意见>及其他——老舍的一篇佚文和抗战文艺的几则史料》,《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6第1期。

99、《经典的回味——<平凡的世界>的几种读法》,《名作欣赏》,2016年第7期。

100、《“穆时英的最后”——关于他的附逆或牺牲问题之考辨》,《文学评论》,2016年第3期。

101、《探寻文学行为的意义——基于文献的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

102、《慧眼不如用心——关于读诗的通信》(与冯雯莉合撰),《名作欣赏》,2017年第1期。

103、《“小山”吟望“塞下秋”——读词小札二题》,《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104、《艺文有奇传,只怕想当然——<宋淇传奇>吴兴华章订误》,《东吴学术》,2017年第2期。

105、《暴风雨中的行吟——抗战及40年代新诗潮叙论(上)》,《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106、《断句背后的知与识——以三则诗文评为例》,《文史知识》,2017年第5期。

107、《暴风雨中的行吟——抗战及40年代新诗潮叙论(下)》,《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108、《这株懂得独立的<原上草>》,《博览群书》,2017年第11期。

109、《乡土中国的文学纪传——<望春风>漫谈》,《文艺争鸣》,2017年第12期。

110、《先锋电影创作与“新感觉”的影像延伸——重评刘呐鸥<持摄影机的男人>》(与孙可佳合撰),《电影评介》,2018年第3期。

111、《意外的收获——刘梦苇诗作拾遗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8年第3期。

112、《一卷难忘唯此书——《创业史》第一部叙事的真善美问题》,《文艺争鸣》,2018年第4期。

113、《茅盾创作的“莫须有”之过——关于<子夜>和<春蚕>的通信》(与苏心合撰),《文艺争鸣》,2018年第5期。

114、《清华园里谈读书》(与洪子诚合撰),《文艺争鸣》,2018年第7期。

115、《永远的塔——<黄土地札记>序》,《书屋》,2018年第12期。

116、《博学于文 行己有耻——杨绛、钱锺书先生的两封信及其他》,《现代中文学刊》,2019年第1期。

117、《小说之大说——在“青年作家工作坊”座谈会上的发言》,《文艺争鸣》,2019年第2期。

118、《“人不知而不愠”摭谈》,《名作欣赏》,2019年第7期。

119、《“好名之疾”漫说》,《名作欣赏》,2019年第10期。

120、《蒙冤的“大哥”及其他——<狂人日记>的偏颇与新文化的问题》,《探索与争鸣》,2019年第5期。

121、《为了告别的记念——<陈涌纪念文集>与一种文艺运动的终结》,《文艺理论与批评》,2019年第4期。

122、《“采薇阁”外也论诗——朱英诞的迷盲与现代派诗的问题》,《文艺争鸣》,2019年第7期。

123、《新诗律问题的再商略——十二封谈诗书札》(与李章斌合撰),《文艺争鸣》,2020第1期。

124、《关于龚明德的民国文人书信研究》,《博览群书》,2020年第2期。

125、《唐宋文学对谈录——从<第二个经典时代:重估唐宋文学>说开去》,《汉语言文学研究》,2020第1期。

126、《“思无邪”的本义及其他——《论语》疑难句解读(上)》,《名作欣赏》,2020年第10期。

127、《“思无邪”的本义及其他——《论语》疑难句解读(中)》,《名作欣赏》,2020年第13期。

128、《“思无邪”的本义及其他——《论语》疑难句解读(下)》,《名作欣赏》,2020年第16期。

129、《“艰”的人生与“涩”的文章——略说冯至文论兼及京派和<现代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0年第6期。

130、《<“蝗灾”>及其他——穆旦散文译文拾遗》,《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主要著作

1、《风中芦苇在思索——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片论》,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2月。

2、《美的偏至——中国现代唯美-颓废主义文学思潮研究》,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8月。

3、《生的执著——存在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7月。

4、《和而不同——中国现代文学片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

5、《现代文学研究论衡》,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

6、《摩登与现代——中国现代文学的实存分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

7、《考文叙事录》,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4月。

8、《欲望的风旗——沈从文与张爱玲文学行为考论》,台北:人间出版社,2012年4月。

9、《文学史的“诗与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1月。

10、《文本的隐与显——中国现代文学校读论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

11、《寄堂丛谈》,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年9月。


编著:

1、《于赓虞诗文辑存 (上下)》(与王文金合作),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2、《师陀全集续编 补佚篇》(与刘增杰合作),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

3、《师陀全集续编 研究篇》(与刘增杰合作),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

4、《冯至作品新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12月。